“细细品味肥城桃雕刻的传承与发展,它不仅仅是一门古老的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传递。在雕刻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到刀刀准确,极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必须反复琢磨、修正细节,方终成精品。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这警示我们需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拒毫末之错于千里之外……”在肥城市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讲解员正在向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讲解本地非遗文化中的廉洁篇章,将廉洁文化与肥城地域文化相结合,让干部群众感受到了别样的清风洗礼。
近年来,肥城市纪委监委不断创新廉洁文化载体形式,深挖本地优秀文化资源,做实文化结合文章、阵地融合文章和点面聚合文章,让廉洁文化更为生动、具体、实在地走进千家万户,持续推动崇廉尚洁理念深入社会发展各层面,融入干部群众工作生活各环节。
“泰山挑山工”铜艺铸造、“一品清廉”桃木雕刻、“桃都清风”剪纸作品、“百廉图”拓片、“爱莲说”葫芦烙画……各具特色的廉洁文化手造作品在肥城廉洁文化非遗展厅吸引了众多群众的关注。“将廉洁文化以手工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讲解员的讲述中,既了解了我们肥城本地非遗文化的传承,又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廉洁文化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精神内涵,形式很吸引人。”前来参观的群众议论道。
肥城市深挖本地特色非遗文化资源,筛选有代表性、特色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桃木雕刻、铜艺铸造、剪纸、拓片、葫芦烙画、面塑、泥塑、陶塑等非遗传承人联合,结合本地实际,融入廉洁文化内涵,创作大家喜闻乐见的廉洁文化手造作品,让党员干部群众在观赏的同时,品廉、思廉、悟廉、践廉。截至目前,已创作出非遗廉洁文化手造作品8大类30余项,让廉洁文化赋于形、感于心。
“明嘉靖初期,奸臣严嵩结党营私、残害忠良,湖广道监察御史尹庭冒死连奏七本,弹劾权势熏天的严氏父子,其大义凛然、刚正不阿、疾恶如仇、不惧生死的大无畏精神一时震惊朝野。”在肥城市家风馆,讲解员向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讲述肥城籍清官良吏尹庭的家风故事。
肥城市在深挖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强化阵地建设,将无形的文化植入有形的阵地载体中。以市区范蠡公园为载体,在其中融入廉洁文化元素,打造以清风阁为主体,融廉洁文化、清廉景致与山水景观为一体的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达到“倡廉于有形、润物于无声”的效果。与市委党校在校园内打造市数字廉政教育中心,运用滑轨屏、互动联屏、纱幕投影、融合投影、AR互动体验等布展手段,针对不同教育对象设置不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短片等内容,为干部提供“点题式”“菜单式”服务,将廉政教育纳入全市党员干部培训课程。与市妇联在市民中心打造肥城市家风馆,融入廉洁家风人物故事,打造市民廉洁家风教育打卡地,让好家风浸润民心。在建设市区3大主阵地的基础上,坚持推进“3+N”廉洁文化阵地建设,坚持“一镇一品一特色”,经开区打造孝廉讲堂、正气亭、廉花河、廉廊、家风家训馆;老城街道李庄村立足于“荷塘月色”景区旅游产业打造“廉韵李庄”廉洁文化主题公园;湖屯吕仙村结合“吕仙茶馆”,打造“茶廉文化小院等“微阵地”十余处。今年以来,各阵地接待干部群众现场参观40余场次,累计3000余人次。
“公仪休,清如水,拒收鱼,心无愧。廉洁自律树榜样,正气浩然映光辉。不贪不占守初心,两袖清风为人民。一尘不染显高洁,千秋美名传至今……”在肥城市实验小学清廉校园小剧场内,话剧社团的孩子们以情景剧的形式重现了战国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爱吃鱼但从不接受他人赠鱼的廉洁故事。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新颖的展现形式、增强了廉洁文化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廉洁文化持续滋养师生心灵。
肥城市依托“清廉肥城”建设,进一步强化廉洁文化浸润,扎实推进廉洁文化进机关、企业、学校、医院、村居、家庭,丰富廉洁文化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创作出一系列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廉洁文化作品。将红色资源、传统文化与廉洁文化有机结合,拍摄《一封泛黄的革命书信》《非遗里的清廉》《梅兰竹菊四君子》等微视频11部;立足干部群众现实生活,创作《救赎》《正义的温度》《君子守诚》等微电影5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书、皮影戏等形式展现廉洁故事,编排《包公赔情》《快板说廉正气扬》等戏剧作品4部;整理收录左丘明、范蠡、尹庭、李邦珍、宋焘等28名祖籍肥城或与肥城有着深厚渊源的古圣先贤、清官廉吏家规家训及家风故事50余篇。通过通俗易懂、引人共鸣的文化艺术形式传播廉洁理念,增强教育的趣味性,让廉洁文化在点滴中浸润心田,滋养干部廉洁从政的土壤,推动营造崇廉拒腐的社会风尚。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本地廉洁文化特色亮点,用好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资源,搭载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平台,建设‘让党员干部群众乐于参与其中的廉洁文化’,从而让廉洁文化的理念更生动、更广泛地传播给受众,持续放大‘桃都清风’品牌效应,切实增强廉洁文化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肥城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说。